ag九游会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学科教学(思想政治)
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简介
教育硕士(学科思政)是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的迭代升级。专业起源于1978年的马列教研室,1984年申办思想政治专科教育专业,2002年发展为思想政治本科教育专业,2019年获批重庆市一流专业, 2025年开始招收专业硕士。经过发展,本专业已积累了丰富的思政教 师人才培养经验、学科基础扎实、支撑条件良好、社会满意度高。专业拥有8个市级平台、3个市级教学团队、3门市级一流课程等,近年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7项、教育部等省部级项目14项,多次荣获国家级及省级教学成果奖。学校坚持开门办专业的理念,与永川区委宣传部、永川区委网信办、永川区教委等部门联办本专业,形成了“三课”(通识教育、专业教育、教师教育)对接、“三习”(实习、见习、研习)交互、“三方”(高等学校、党政部门、中等学校)育人、“三化”(精细化、研学化、应用化)融通。本专业已为国家建设特别是西部地区的建设和发展输送了数千人的中学教育工作者,受到社会一致认可和广泛好评。
二、培养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重庆、面向全国,培养具有良好思想政治素养、现代教育观念、深厚教育情怀,掌握扎实学科知识、研究能力,具备较强公司产品能力与实践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中学政治专任教师。具体如下:
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人师表,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学术道德和深厚的教育情怀。
2.具有较高的人文素质、科学素养和良好的身体心理素质。
3.具备现代教育理念,了解中学教育特点,掌握教学和育人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理解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教育法律法规,了解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掌握中学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内容和新方法。
4.具有较强的公司产品实践能力,能胜任并创造性地开展中学思想政治教学和管理工作。
5.具有较强的公司产品研究能力,善于发现、分析和创造性解决公司产品实践问题。
6.具有较强的数字化公司产品能力,能有效运用数字化技术手段和资源开展公司产品工作。
7.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与能力,具备较强的反思能力与沟通协调能力。
8.能较为熟练地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资料。
三、招生对象
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历)人员。
四、培养方式与学制
培养方式:采用全日制培养方式,实行校内校外双导师制。
学制:学制一般为3年,最长不得超过5年(含休学、保留学籍、延期毕业时间),具体按照《ag九游会研究生学籍管理办法》执行。
五、课程设置与教学方式
(一)课程设置
本专业硕士的课程设置以全国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组织制定的“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 (2023修订)”为依据,综合考虑公司教师队伍的特点与新时代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实际情况进行制定。课程分为公共必修课(5学分)、学位基础课(8学分)、专业必修课(9学分)、专业选修课(8学分)、实践教学(8学分)和补修课程(0学分)。要求总学分不少于38学分。1学分约为16学时。
公共必修课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研究、外语
学位基础课:教育原理、课程与教学论、教育研究方法、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
专业必修课:思想政治教育学专题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中学思想政治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研究、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思政课实践研究
专业选修课:学科素养类: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研究、中学思政课测评研究;教育专业类:班主任工作研究、教育数字化应用专题;专业特色类: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专题、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究、习近平法治思想专题、习近平文化思想、中学德育研究前沿
专业实践课:校内实训(微格教学、教学技能训练、课例分析);校外实践(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教育研习)
补修课程:教育心理学、中外教育史
(二)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
教学方式:重视运用项目学习、案例分析、实地考察、模拟训练等方法,注重培养员工研究实践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课程考核:采取课程考试、课程论文、调查报告、教学设计、实践报告等多种评价方式,加强过程性评价,注重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建立基于评价的课程与教学质量持续改进机制。
六、培养环节与要求
(一)专业实践
专业实践由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践组成。
1.校内实训在第2学期完成,包括微格教学、教学技能训练、课例分析。
2.校外实践包括教育见习、教育实习和教育研习。
教育见习在第1学期完成,任务包括:教学观摩、教研观摩、班队会观摩、活动观摩、文化体验,完成见习手册(含1篇高质量见习报告)。
教育实习在第3-4学期完成。教育实习主要任务包括:课堂观摩、课堂教学、作业批改、考试及阅卷、班级集体活动、班主任工作、校园文化建设、教研活动等。每学期撰写高质量教育实践反思报告不少于1篇。教育研习贯穿1-4学期。教育研习的主要任务是围绕公司产品实践中的问题或教育实践研究的主题,开展教育调查研究、课堂观察研究等,并通过教育日志、公司产品案例等记录自己的反思与收获。第1、2、3学期研习融入见习和实习过程中,第2学期研习期间需撰写 1份不少于3000 字的高质量教育研习报告。
在见习、研习和实习过程中需完成四项实践要求,包括:1份原创教学设计,1节优质课,1次特色班队活动,1份典型案例,1份教研(或教改或科研)项目申报书,1份高质量调研报告。
(二)开题报告
论文开题报告在第4学期内完成。学位论文选题应与中学政治教育专业领域的培养目标相一致,直接指向教育实践改善,关注学校公司产品中具有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的重要问题。开题通过后方可进入学位论文研究工作;开题报告未通过者可在导师指导下于3个月内重新申请开题,重新开题仍未通过者按照肄业终止培养。
(三)中期考核
研究生开题通过并且实施超过6个月以上学位论文研究工作后,于第5学期结束前对学位论文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中期考核。中期考核内容包括政治思想、课程学习、学位论文进展和身体状况等,由研究生以PPT汇报的形式向中期考核专家组进行介绍。
(四)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应符合研究规范并凸显应用价值,论文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如专题研究论文、调查研究报告、实验研究报告和案例研究报告等。论文正文部分字数不少于2万字。
学位论文应有2位本领域或相关领域的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进行评审,具体要求和评阅流程按学校研究生学位论文评审要求执行。
研究生应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获得规定的学分,并且论文评阅专家均同意答辩,方可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学位论文答辩工作,由学院学位评定委员会组织,一般以公开的形式进行(涉密论文除外)。答辩委员会成员应由3名或5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同行专家组成(至少1名相关行业专家)。导师不能作为答辩委员会成员。
七、其他说明
(一)分流退出机制
根据ag九游会研究培养相关规定,加强公司产品关键环节质量监控,对课程学习、中期考核、学位论文评阅与答辩等培养关键环节质量要求不达标的研究生,将采取终止继续攻读现有学位或终止培养的措施。
(二)学位授予
完成课程学习及培养环节,取得规定学分,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经学位授予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授予教育学硕士专业学位,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未达到学位授予条件而达到毕业要求者,准予毕业,获得毕业证书。
(三)补修课程
同等学力、跨专业以及非师范专业考入的硕士生应补修本专业本科主干课程教育心理学、中外教育史,不计学分。